在“成为自己”这件事情上,没有人能比得过你。

2025-8-26 79 8/26

随笔

我很讨厌从小到大老师家长社会给我们传递的这样一种价值观:

好好学习,考上大学,找个好工作,然后按部就班地了此一生。

这些价值观在成长过程中,听了无数遍,

身边所有人都在不厌其烦地强化这条路径,

同学们努力考大学,考上大学再努力卷绩点,

绩点卷上去,再继续卷实习卷大厂工作,

学校公众号常见的发文格式是这样的:

优秀!这个宿舍全员保研211/985!

XXX,获得十几个大厂offer……

这样的标题,无形中就传递出一种价值导向和路径依赖,也会造成一种焦虑。

仿佛优秀的标准就是保研和进大厂打工,

其实说来也好笑,我从小其实很不喜欢学习,但学习却不差,

原因是“恐惧”,小学碰到的几个老师,打人很厉害。

尤其是对学习不好学生,打得更是狠,

犯错后拿笤帚把、拿木头凳子腿使劲抽,

还有的老师会施展咏春拳,

让我们站在他前面,他会握紧双拳猛地发力打在我们胸前,

我就挨过两拳头,当时被打的蹬蹬蹬后退了三步,虽然他最后收力了,但还是很哈人。

所以为了不挨打挨骂,我对学习很上心,导致学习成绩名列前茅。

初高中虽然老师不怎么打人了,但是班里有了很多混混,

整天无所事事、打架、抢劫,我觉得这些行为很傻逼,不学习没事干可能会被影响,

为了不变成他们那样,好像只能好好学习,

本质上还是“恐惧”驱动,但我也知道了学习知识确实对自己有好处,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,改造自己。

终于到了大学,我拥有了极大范围的自由,

可以去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,专业课程平常不怎么上心,

期末突击一周搞定考试,也不去参加绩点内卷。

在那期间我看了很多书,了解了很多非标准的人生。

逐渐摆脱了单一的人生评价标准。

绩点高并不能说明一个人以后必定取得很高成就;

保研了毕业以后说不定还不如本科毕业就出去闯荡;

进入大厂也不能让人生一劳永逸。

真实世界是怎样的?

班主任升教导主任,看的不仅是教学水平,还要看校长的态度。

打工人升职加薪,看的不仅是工作成果,还要看能不能喝酒、会不会和领导来事,领导的亲朋好友想不想找工作。

混沌无序,无数职业、无数方向、无数标准、无数赛道、无数游戏。

决定一个人发展和成功的标准和变量实在太多了。

而长期以来的标准化教育却忽略了人的多样性,世界的多元性。

这里比不过别人,那里或许就能独占鳌头,

这个工作不行,那就多换几个方向,实在找不到,谁规定一定要工作的?

退出游戏,掀翻棋盘,老子不玩了行吗?

还真行。

其实出了学校以后,没有人能规定我们必须要要去做什么事情?

许多激烈的看似必须选择的竞争,完全也不用参与。

这么长时间,这么大规模的一生。

有勇气和自由意志,一定有很多机会走出自己的那条路。

只要能坚持学习,坚持尝试,避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,不钻牛角尖,

那么总有可能在很多领域拥有自己独特的成功。

正如《纳瓦尔宝典》中所说:

在“成为自己”这件事情上,没有人能比得过你。

最好的工作与委任或学位无关。最好的工作是终身学习者在自由市场中的创造性表达。

不断重新定义自己的事业,直到理想成为现实。

阅读

从以目标为导向的现实社会的角度看,你在学校里付出的努力只有1%得到了回报。
我不是说那99%的事情都不要做,因为我们很难确定剩下的1%到底是什么。
我的意思是:努力找到不会被浪费的1%。
这1%对你是有意义的,值得你用余生去追求。
一旦找到,你就要心无旁骛,全力以赴。

——《纳瓦尔宝典》

分享

PPT超级市场

PPT资源网站,提供了大量的PPT模板、素材、文案、工具、教程,几乎包揽了所有与PPT制作相关的内容

网址:https://www.jsqcdk.com/

在“成为自己”这件事情上,没有人能比得过你。
- THE END -

外卷青年

9月16日14:38

最后修改:2025年9月16日
0

共有 0 条评论